第(2/3)页 虽然自唐代韩愈以来多有提拔,到了本朝亦是多加拔擢,但地位依然还是不够高。 对于新学说来说,苏允必须有所试探。 地位太低的,写出来怕是关注的人不多,但地位过高的,一下子提出来诸多新理论,势必被人围攻。 孟子处于一个上升期,但又没有被奉为圭臬的时候,这个时候试着注释,却是一个良好的开始。 苏允将春秋三传读完之后,便立即投入孟子注疏之中。 经过苏辙的引进门之后,苏允对孟子的研读其实已经足够的深入。 他引入后世的共产主义理论进行对比,让孟子的理论变得更加深入且厚重起来。 当然苏允不是全盘照抄共产主义,而是进行借鉴。 孟子的理论本身就有共产主义的味道,有人称孟子是第一位从经济、思想和政治三方面来构建一个衣食富足、君民同乐的“共产主义”社会的大儒。 比如说孟子的“四端”体现的“共产主义”制度下人的最高素质。 在孟子的“井田制”中,土地被划分为井字形,每口井周围的土地由八个家庭共同耕种,每家耕种一部分,共同维持生计。 中间的土地为公田,由大家共同耕种,收获归公。 孟子还提出重农而不抑商理论,改进了传统的“重农抑商”的经济思想。 这些理论自然是存在理想化的部分的,但不理想化的理论又算得上什么理论。 苏允想要做的就是将孟子的理论进行深入的描述且具象化。 毕竟他在后世见识过更多的东西,对这些理论的理解比宋人要深入得多,写出来的东西自然是更有说服力的。苏允对孟子研究很深入,因此这集注写起来也快,不过七八日时间,便将框架给打好了。 但苏允非常谨慎,打算进行精修之后再将其面世。 可以预料得到,这本孟子集注一旦面世,将会引来世人侧目,亦会引来铺天盖地的批评。 这本孟子集注是苏允借助经典来诠释一个创新的哲学体系,虽然已经是尽量重视古注,追求本义。 但对于那些追求经典绝对本义的经学家来说,这就是在歪解经典! 而且宋朝虽然以仁孝治天下,又有爱民的传统,甚至还提出与士大夫共天下的说法,但民贵君轻这个概念依然没有深入人心。 所以,届时他们的批评与指责将会是极其严重的,苏允不得不谨慎。 但是,这个风险是值得的。 一旦他这本《孟子集注》为世人所接受,那孟子的地位将会大幅度提升,一跃成为儒家的第二圣人。 这个影响将会大到难以想象。 一旦这位主张“民重君轻”的孟子被正式确立了亚圣的地位,也将标志着中国进入一个开明专制的时期。 而孟子这本书也将身价倍增,从子部一跃而入经部! 以一己之力,将孟子这个儒家影响力靠后的圣人推进亚圣的地位,将孟子一书从子部推入经部,这个事情,也将让苏允成为当世的经学大家之一! 嘿嘿。 苏允看着完成大框架的《孟子集注》,嘿嘿笑着,忽而听到外面传来杂乱的脚步声,赶紧将其收起来。 这会儿可不好让人瞧见。 只是稍微有些诧异,今儿是元宵节吧,怎么还有人来这边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