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他坚信,只要这些制度不被后世子孙篡改,就能够使大明千秋万代。 为此,甚至修了几本家书,告诫后世子孙不得有违祖训。 这个时候,你跳出来告诉他:你错了!这些制度都有大问题,大明就是因为这些制度,只存在了不到三百年就灭亡了。 真要这么说。 别说是方修了,就算是太子朱标,今个儿都不一定能活着走出乾清宫! 因此。 方修此刻不是在想大明的制度有什么问题,也不是在想怎么解决问题。 而是在想,当着洪武皇帝的面,什么该说,什么不该说。 只是。 他的这点心思,又怎么能瞒得过洪武皇帝朱元璋呢? 朱元璋看着方修,用温和的语气道:“有什么话,你尽管说,别怕得罪咱。” “咱知道,你和那些人不一样,你心里是真的装着咱,装着大明,装着百姓。” “就算有些话咱不爱听,咱也不会怪罪你!” 方修知道,这话只能听听,不能当真。 因此。 他想了想,最后还是决定把自古以来便存在的几大问题,抛给朱元璋。 尽量在不得罪他的情况下,改革一些弊政,也让百姓身上的担子少一些。 “陛下,那臣可就说了。” “说吧,咱听着。” 方修望向朱元璋,表情也变得严肃,正色道:“臣斗胆问陛下一个问题,陛下可曾想过,自立国以来,您一直轻徭薄赋,想着让百姓休养生息。 为何这百姓的压力非但没有减轻,反而更重,甚至到了逼不得已沦落为流民,四处乞讨的地步?” 此话一出。 朱元璋瞬间变了脸色,眉头紧皱,陷入了沉思。 他不是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。 这民间疾苦,他比谁都更加清楚。 他也知道,自立国至今,已有十三年,各州各府却仍然有谋反的事发生! 乞丐出身,一步一步打下江山的洪武皇帝朱元璋,比谁都要清楚。 但凡百姓还有一点活路,是绝不会冒着被诛九族的风险谋反的! 换句话说。 即便是在轻徭薄赋不少年岁的洪武十三年,大明的疆域内,仍然有百姓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! 而且这些百姓还不在少数! 这些,朱元璋心里都清楚。 只不过,他想不明白,这是因为什么。 明明咱已经把徭役、税赋降了又降,百姓就算再苦,也不至于连饭都吃不上吧? 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