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若大明国真是国富民安,物阜民丰,又怎会如此? 朱标和那些立国后出生的皇子不同,他和父亲朱元璋一样,都是过过苦日子的人。 他心里很清楚。 百姓但凡有一点活路,是绝不会造反的! 换句话说。 父皇说的一点没错,大明国的穷苦百姓还有很多! 只是...... 这是为什么,他却是回答不上来。 思考了片刻后。 朱标缓缓道:“儿臣以为,我大明国虽是立国十三年,但与汉唐宋国祚相比,仍算是刚刚立国。” “既是刚刚立国,百废待兴,各州各府有穷苦百姓,乃是人之常情。” “儿臣以为只要巩固朝廷的政策与制度,不急政暴虐,不赋敛不时,时间一长,天下自然太平。” 朱标说的就是他的治国理念。 不频繁的改变朝廷的政策和制度,用温和的手段对待百官和勋贵。 让江山稳定下来,天下才能太平,百姓才能安好。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,宽通平易之政! 而这种治国理念,和朱元璋的以民为本刚好相反。 正因如此,历史上的两人经常在乾清宫发生争执。 甚至。 这位有史以来最稳太子的英年早逝,跟朱元璋的脾气也不无关系! 果然。 此刻,朱元璋听见朱标的话,眉头微微皱起,有些不满道:“在你看来,咱朝廷的制度就不会出现漏洞?” 朱标一怔,犹豫了一下,道:“回父皇的话,儿臣以为,我大明国的制度,乃是父皇和百官在前朝的基础上,吸纳历朝历代的经验,改善而来,即便有漏洞,也是瑕不掩瑜,只要在施行的过程中,改正即可。” 在他看来。 父皇和百官废了这么多心思,制定的规章制度,又怎么可能会出现漏洞。 只要按照制度办事,大明朝就能千秋万代,百姓就能安居乐业。 其实。 朱元璋在和方修谈话之前,也有类似的想法。 可是当方修指出税收制度的三大问题后。 他才恍然大悟。 前朝的制度之所以能延续这么久,并非是没有漏洞。 而是那些漏洞,并没有人发现。 即便有人发现,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,也不会想着改动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