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靖安侯府。 正堂。 太子朱标端着茶杯,说道:“本宫来找靖安侯,主要还是为了鸡精一事。” 方修一怔。 他不明白,鸡精能有什么事? 毕竟生产这东西也没什么技术含量,原材料的获取也不算难。 朱标似乎是看出了方修的诧异,解释道:“问题并不在鸡精本身,而在于生产它的原材料,位于海里。” 方修听见这话,心里有了一些猜测,问道:“殿下可是想要说倭寇?” 朱标点了点头,道:“不愧是靖安侯,本宫还没说,便已经能够猜到......” 照例先是一通彩虹屁,方才进入正题。 “这两年,浙江和福建两个布政司,沿海的百姓,经常受到倭寇的滋扰,还有出海经商的商贾,也常常被劫。” “父皇数次下旨清剿,却没多大的效果,因此,这几日,父皇经常在本宫面前提起,要让片板不入海! 若是如此,百姓收集这海带,必将变得异常困难,原先随手可得之物,变得珍惜难得,自然是不能再当作鸡精的原材料。” “因此,本宫主要是想问一问,这鸡精可否用别的材料炼制?” 朱标说的话,倒也没有出乎方修的预料。 如今已是洪武十三年,朱元璋一心想着休养生息,让大明江山稳定下来。 可是这浙江、福建两个布政司,却是经常受到倭寇的侵袭,动荡不堪。 站在朱元璋的角度。 清剿没有效果,那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刀切! 直接不允许你入海,也不允许你出海经商。 如此一来,倭寇劫不到人,天下不是自然太平? 这也就是贯穿了大明朝的海禁政策的来源。 在洪武年间。 施行海禁政策,毫无疑问是利大于弊的。 海上那点商贸,放在大明朝,就是九牛一毛的毛尖尖,不值一提。 住在海边,靠海谋生的人,虽然有,但也不多,迁到内陆,也没太大的问题。 只需付出一点代价,就能换来沿海的稳定,何乐而不为之? 但是! 随着社会的发展,朱元璋定下的海禁政策就会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! 一是给航海业和海上贸易毁灭性的打击,致使大明朝错过大航海时代,最终一步一步的落后于时代。 二是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,遏制了刚刚萌芽的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形态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