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卷 第三十六章 书院-《宰执汉家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如果只是简单的划分,还犯不着这么的兴师动众,只要托人去做就好,刘和要的,是构建起真正的属于南阳的教育体系。

    雕版印刷和纸张已经成为南阳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的东西,考试制度也建立起来,南阳差的,是基础的教育体系。

    原本他甚至准备要设立专门培养先生的书院,但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,现在还不是时候。

    因此只能暂时将这个学院都分部放在了政务下面。

    教育,文化相辅相成,这一点刘和牢记于心。因此这一次的工程中,没少有关于戏台建设的内容。

    原本只是组建于流民中用来娱乐的话剧小队,如今已经成为刘和向外输出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手段。

    对于安定,和平的向往,是乱世所有人共同的愿望。刘和无时无刻不在向百姓们诉说着这些。

    除了野心家们,没人会喜欢乱世。只要有机会,处于动荡中的人们,又有谁不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呢。

    魏晋玄学虽然在哲学上影响深远,但很多人的消极思想确实害人。

    如今的儒学还没有僵化刻板到那个程度,那刘和是不介意使用它作为自己的工具来完成统一的梦想的。

    这个时代的儒学家倒也看得开,金竹先生虽然是今文学的大家,某种程度上算是董仲舒的弟子,但对于刘和将所谓杂学提升到和政务同等地位,并不反感。

    甚至认为在他看来,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。

    但刘和可不想止步于此,他想要直接把古文经抬出来,来一手托古改制。

    王莽是这样的,但他却失败了。

    每个朝代都很聪明,都会从前朝兴亡上吸取教训。西汉从秦身上吸取了教训,轻徭薄赋,不太苛责百姓,因此得以长存。

    东汉看到了王莽的大刀阔斧的改革,因此奉行保守,也得以延续百年。

    可如今另一个时代来了,抱残守缺是没有前途的。改革,还是得改革。

    如今长安城中的气氛十分的微妙,张济接受了贾诩的建议,跑到弘农去屯军了。整个长安最有权势的,无疑是李傕和郭汜。

    在一起打退马腾进犯之后,双方的关系似乎更坏了一些,这是每个公卿都能注意到的。

    看来这两位的决裂,也是早晚的事情了。

    可汉帝国还能经受的起这样的折腾吗,每个人心中都有疑问,汉帝国又该何去何从,每个人心里都没有答案。

    马日磾不动声色的返回了长安,只在小小的公卿圈子里产生了波澜,除此之王整个长安依旧死气沉沉。

    历史上马日磾可以说是客死他乡,可因为刘和的干涉,如今却完好无缺的回到了长安,这也算是一个改变。

    “杨太尉,许久不见了啊。”

    杨府,刚刚升任太尉的杨彪设宴款待归来的马日磾,在端起那杯酒的时候,马日磾颇有感慨的说到。

    “是啊,马大人许久未见了。”

    两人如同劫后余生的老友,十分唏嘘。

    他们这一代人都已经凋零的差不多了,以汉臣自居的更是没几个,大部分人都在思考着自己的退路。

    “马大人此次东游,不知可又所心得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