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0章 大战前夕-《明末最强钉子户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岳托对豪格没说什么,但皇太极却是紧皱起了眉头。
    时代已经变了。
    如果豪格继续这样下去,何时能够成熟起来?
    他的良苦用心,将来是否会化为泡影?
    好在这时,大臣英额岱站了出来,说道:“臣认为成亲王的建议是明智的。
    “这锦州的战事,我们必须谨慎行事。
    “明军数量众多,且士气高昂,我们不能急于求战,否则一旦遭遇挫折,后果不堪设想。
    “因此,奴才认为,还是应该围绕松山展开战斗,利用山势的险要进行防守,逐步消耗明军的锐气。
    “等到他们的粮草耗尽,我们便有机会挫败他们的攻势,胜利在手。”
    皇太极颔首,深知英额岱的才干,尤其是在财政管理和外交斡旋方面,他的能力尤为突出。
    英额岱曾数次奉命出访朝鲜,每一次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,确保了后方无忧。
    此次朝鲜派遣万余士卒助阵,并提供了大量物资支援,亦是英额岱不懈努力的结果。
    鉴于英额岱的卓越才能,皇太极特意任命他负责统筹此次战役的财政事宜。
    此刻,英额岱的建议恰如其分地体现了稳健的战略思维。
    皇太极对此赞赏有加,称赞道:“英额岱勤勉尽责,思虑周全,也是群臣楷模。”
    接着,皇太极的视线转向了正红旗领袖代善。
    代善一直保持沉默,让皇太极心中不免生出几分忌惮。
    尽管代善已隐退多年,事情全托给儿子岳托所为。
    但他功勋卓著,在八旗贵族中享有极高的声望和地位。
    好在现明军乃是清国大敌,众人上下一心,代善表面上也显得恭顺,自称为臣。
    不过,皇太极始终未能完全放下心中的戒备。
    此刻,皇太极转向他,询问道:“礼亲王,你乃旗中老将,也说说,这明军的到来后,我们该如何应对?”
    代善清了清嗓子,缓缓道:“拙子之前所说并无不妥,我们的八旗大军分别驻扎在峰路山、黄土岭等地。
    “这就如同几把巨大的铁钳,牢牢锁住了通往锦州的要道,阻断了明军的援救之路。
    “又在各个山头挖掘了壕沟,筑起了石墙,依托这些坚固的防御工事,必将削弱不少明军的战斗力。
    “此外,又备有大军在明军士气低落之时,渡过女儿河,直取杏山堡,切断明军的补给线。
    “野战乃是我们清国擅长之事,一旦明军士气崩溃,便可趁势发起总攻,一举取得胜利,陛下千秋伟业,便可成也。”
    代善的话语赢得了在场大臣们的广泛认同。
    他们纷纷表示,面对数量众多的明军,采取持久战的策略更为稳妥。
    通过环绕松山布防,等待明军粮草耗尽,是一种明智的选择。
    皇太极静静地聆听,心中早已有了决断。
    就在此时,有报传来,说明军主力已经抵达,正在松山堡附近集结。
    顿时,大厅内气氛紧张起来。
    皇太极冷哼一声,冷声道:“终于来了!诸位爱卿,随朕一同前去看上一二!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在山城的巅峰之上,皇太极等匆匆聚集。
    此处选址巧妙,视野开阔,松山堡与杏山堡尽收眼底。
    骄阳似火,热浪翻滚。
    远方的景象仿佛在水汽中摇曳,模糊不清。
    众人凝视南方,只见一片浩瀚的人群,如同缓慢流淌的河流,正逐渐接近。
    明军的装束以红色为主,与松山堡周围的丘陵相映成趣。
    阳光的照射下,明军宛若波光闪烁的湖面或海洋,一波接一波地涌动。
    皇太极等都是不禁倒吸一口凉气。
    传闻中的明军威势,都是耳听。
    如今亲眼所见,方知其真实无比。
    这次的明军,确实与以往不同!
    就连一向傲慢的豪格,此刻也沉默无言。
    他目不转睛地望着,随后紧咬牙关,面露凶狠之色。
    在明军前方,是一群疾驰的哨探与夜不收。
    他们的身影短暂吸引了山城上的目光。
    不过,皇太极等的视线又被那庞大的军阵所吸引。
    可以看出,明军以整齐的步伐前进。
    他们由无数大小不一的阵列组成。
    骑兵冲锋在前,步兵紧随其后,随着战鼓有序前行。
    放眼望去,红色的盔甲、无数的长矛和火枪,以及密布的旗帜,延伸至天际的尽头,真是壮观!
    随着明军的逐渐逼近。
    剧烈的马蹄声和脚步声,仿佛穿透了空气。
    传到了山城之上,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。
    突然间,皇太极的眼神凝聚起来.
    他的目光锁定在一片飘扬的海洋般旗号之中。
    在那里,几面高高竖立在大车上的大纛旗,显得格外引人注目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