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没有丞相好,还是有个贤相好? 方修微微一怔,没太明白这句话的意思。 朱元璋见方修一脸茫然,却哈哈大笑起来。 “好了,跟咱说了这么多,估摸着你也累了,回去歇着吧。” 方修听了,起身行礼道:“那臣就告退了!” 朱元璋点点头,提醒道:“给你的安溪贡茶,别忘了带上。” 方修笑道:“谢陛下!” 说完,转身离开了乾清宫。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,深邃的目光看着方修的背影,沧桑的脸上露出沉思之色。 片刻后。 他终于做出了决定,吩咐一旁的宦官道:“让太子来见咱!” “是,陛下!” 宦官领命离开。 一炷香的时间后。 太子朱标来到了乾清宫,行礼道:“儿臣参见父皇!”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,开口问道:“今个儿朝会上发生的事,标儿可听说了?” 朱标点头道:“韩国公同儿臣说了。” 朱元璋又问:“对于靖安侯方修,你怎么看?” 听见这个问题。 朱标的脸上露出一抹崇敬之色,道:“靖安侯高风峻节,大公无私,好学近乎知,力行近乎仁,实乃儿臣学习的榜样。” 这个评价可以说非常高了! 要知道,太子朱标现在才二十五岁,跟方修差不多大。 面对一个同龄人,给出这样的评价。 可以看得出来,朱标是真心认可方修的品行。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,话锋一转,忽然问道: “标儿,咱问你,你可曾想过,咱大明立国至今已有十三个年头,这天下为何还有这么多的穷苦百姓?” 这是方修问朱元璋的话。 被他直接拿来用了。 朱标听了,眉头微微皱起。 他很想说:如今的大明国正是国富民安,物阜民丰的时候,穷苦百姓只是少数。 但转念一想。 近些年,各地的农民起义频繁发生。 朝廷经常要耗费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精力在平息叛乱上。 第(1/3)页